南京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近一年,灵魂拷问又来了:你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了吗?可能每个南京人的答案都不一样。近日,记者分兵几路,探访了南京部分小区的垃圾分类,喜忧参半:有的小区设施整洁,居民们渐渐养成分类习惯;也有不少小区垃圾分类参与率低,生活垃圾“混装混投”,甚至还有乱扔垃圾的。
【成效】
每天分出1100吨厨余垃圾,是开始之初的11倍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南京每天可以分出厨余垃圾1100吨左右,与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时相比,分出量是原先的11倍。这一年,南京大力建设硬件设施,5484个小区建起了10723个垃圾分类亭房。垃圾分类亭房无法落地的小区,则采取流动收运或是放置集中投放桶。
生活垃圾有没有在后续“一锅端”?南京一名生活垃圾收运人员表示,南京实现了不同垃圾不同出路。“因为厨余、餐厨垃圾处理厂要求送去的垃圾必须质量合格,否则拒收,这部分肯定是分出来的。”但对方也坦言,因不少居民仍未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一部分混投的垃圾,没法再二次分拣的,送往垃圾焚烧厂焚烧。
分得好的小区“秘笈”有这些
在探访中,记者发现垃圾分类成效好的小区“秘笈”大致有管理到位、指导员监督、居民配合等多个方面。
蓝岸尚城花园小区每个楼栋门口都张贴着红黑榜评比,指导员马万义见证着小区的变化,“开始也不行,就是一遍遍说,大家慢慢地就养成了垃圾分类习惯,有些不分类的人看见大多数居民都分了,也就不好意思乱扔了。”
在枫丹白露小区保洁员杨雪英看来,物业很重视垃圾分类这件事,要求他们早晚都要监督,每天洗桶、消毒。“只有你的卫生环境搞好了,大家才不会乱扔。”
金尧山庄小区是南京最早开始撤桶并点垃圾分类的小区。栖霞区垃分办相关人员认为,金尧山庄小区先于其他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居民习惯已渐渐养成;垃圾房由第三方环保公司来管理,每天都有人员督导分类。此外,收运及时,不会有漫溢和积压,居民也会自然维护环境。
【垃圾分类成效低的小区痛点在哪?】
居民依赖指导员分类,一撤走就乱了
垃圾分类成效差的小区,存在居民不配合、分类设施不到位、督导巡查不到位、物业服务不到位、执法保障不到位等问题。
以督导巡查来说,垃圾分类催生了一种新职业——垃圾分类指导员。南京要求,在居民垃圾分类习惯还没养成的前提下,垃圾分类指导员暂时还不能撤。
在探访中,记者发现,有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小区,分得相对较好,垃圾分类指导员不仅监督分类,还承担了二次分拣的责任。目前,很多小区居民仍依赖垃圾分类指导员分类,晏公庙新村小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就很无奈:“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一直不理想,只有一少部分居民能够做到主动分类。即使我在桶边指导,也有居民不听劝阻直接将未分类的垃圾丢在一旁。”
但也有部分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撤离,没人监督,垃圾分类就大打折扣。在汇景和园小区,小区虽有垃圾分类房,但未分类的情况比比皆是。居民刘先生说:“垃圾房建起之初还有指导员,后来人就不见了,慢慢大家分类越来越乱。”
为什么垃圾分类指导员会撤走?据了解,不少小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都是各区街道聘请的,街道给予相应报酬,工资从1000多到3000多元不等。但是时间长了,这笔开销让部分街道有些吃不消。一名街道基层人员透露,如果辖区有200多个收集点,以100个收集点配一名指导员来计算,一个月街道就要出资至少10万元,一年就是100多万。这还没算上垃圾分类的宣传费用、垃圾分类亭房市政工程费用、水电费等,因此长期聘请垃圾分类指导员也是不现实的。
部分物业没把垃圾分类管起来
按照《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区,物业服务企业为垃圾分类的管理责任人,物业管理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实际上,南京不少小区已经是物业管理垃圾分类,但是因为物业的重视程度不同,成效也是千差万别。有的物业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些物业熟视无睹。
在采访中,枫丹白露小区诚然物业的负责人沙明喜坦言,垃圾分类对于物业来说,肯定会增加支出,比如保洁员工作量大了,要适当增加补贴,一些消毒液、手套用品也需要费用。“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得支持,而且小区环境变好了,居民有目共睹,也利于物业工作的开展。”也有部分物业倒苦水,老旧小区物业费难收,一直亏损,能做好基本保洁已经不错了,实在是有心无力。
如何调动物业积极性?建邺区正在制定“以奖代补”的相关方案。
建邺区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于雪峰介绍,之前每个收集点产生的水电费、指导员工资、劳保等费用都是由街道承担。接下来,将根据每个收集点的分类、卫生等情况,将这笔费用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发放给物业。如果小区垃圾分类的投诉少,第三方巡查小区后,给出的考核分数高,这笔费用将奖给物业,甚至超额发放;如果物业不作为,收集点运行差,不仅拿不到奖励,还要面临一定的处罚。
南京市城管局相关人员表示,因目前的物业服务清单中,并没有垃圾分类的服务内容,这就需要多部门联合商议,拿出一份具体负责清单。当街道、社区向物业移交垃圾分类工作时,清单一并移交,“当然移交后,街道、社区的监督、指导等相关责任也不能少,大家共同推进垃圾分类持续进行。”
不分类被处罚有动真格吗?对个人处罚寥寥无几
个人拒不分类,最高罚200元;单位未在规定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这些规定曾让南京人绷紧了弦:不分类就要吃罚单。
但事实上,这一年来,执法人员对于单位、商家、物业开出的罚单不少,但是对于个人不垃圾分类的处罚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有执法人员坦言,垃圾分类毕竟刚开始,处罚会让居民反感,怕适得其反,主要还是以劝说为主。
但也有基层垃圾分类工作人员认为,人是有惰性的,大家觉得不分类也不会面临处罚,就自然不想分类了。就好比电动车戴头盔这件事,有了一定约束,大家才能去执行。他建议,垃圾分类和征信挂钩,是不是可以一试。
不愿意参与分类的N种理由
为什么部分居民不愿意垃圾分类?居民吴先生说,几十年的习惯不是一时半会能改变的,尤其是厨余垃圾要破袋。“撤桶并点后,垃圾都集中到一个点位去,往往装不下,清运不及时,就会造成小区环境越来越差。”
居民杨女士表示:“小区有垃圾分类房,起初我是分类的,一直没人监管,越来越多人不分类,我也提不起劲了。“
“好像不分,也不会被罚,我就偷偷懒吧。”不少网友这样说道。
△一些居民还在小区里乱扔垃圾(上为润富花园,下为晏公庙新村一号)
更有甚者,乱扔垃圾。这样的情况,记者在景明佳园、润富花园等小区就发现了,还有居民将垃圾扔在单元楼下。
建议:
南京应完善垃圾分类具体细则,明确责任义务
南京市江宁区喜鹊林青年志愿服务中心理事杨旭伟,主要研究从环境角度切入关注社区可持续发展。
杨旭伟认为,南京生活垃圾分类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垃圾箱房的建设、各种宣传标语、公益广告,营造了很浓厚的氛围,部分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但是垃圾分类对居民深入的影响还不够广泛。“垃圾分类深入人心有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日韩,都是如此。”他认为,垃圾分类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政策,它更多体现出一个社会治理的问题,如何让老百姓改变思维,这才是最重要的。
杨旭伟建议,《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出台后,明确了一些基本的规定,但是与之配套的细则却相对缺乏,使得南京垃圾分类在推进中缺少可操作的执行依据。比如,部分物业不作为的原因除了要成本增加外,物业对于乱扔混扔的居民除了劝导也没有其他办法,并且目前物业签订的合同范围内不包含垃圾分类相关事项。“如果要明确物业为垃圾分类管理主体,那是不是由物业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物业签署一个补充合同或把原有合同进行升级,这样也可以明确物业的权利和义务。”他又举例,比如执法层面,虽然明确个人不垃圾分类可以最高罚款200元,但是实际中执法人员取证难,即使取证了,对方不缴纳如何处理,社区、物业取证反馈,有效吗?这些都没有一套完善的执法体系流程。
杨旭伟表示,往往大家觉得垃圾分类就是城管、街道、社区等几个部门的事情,没有形成合力。“垃圾分类是一个全民行动,应该是所有部门联动,不仅如此,要明确每个部门具体的责任清单,细化还不够。”他认为,南京在垃圾分类宣传上,还要再深入,动员社区基层,借助社会组织力量,提高治理水平,加强居民参与感,推进共治共享。比如,社区网格员制度不错,是不是可以在垃圾分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PREV: 餐厨垃圾的几种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