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3113750

产品中心 成功案例 新闻动态 时事政策 视频展示 韩博科技
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循环经济如何助推实现“双碳”目标?
文章出处 : 韩博科技 文章编辑 : 韩博科技 阅读量 : 1432 发表时间 : 2022-01-12

  过去十多年,中国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主要受城镇化、制造业大规模兴起、人力资本红利等重要因素推动。在2017年以前,中国经济围绕地产呈现每3-4年一个周期,经济波动几乎都能被地产销售的波动解释,地产销售略微领先于经济。
  中国商品房销售额占GDP的比例,金融危机以后出现明显抬升,2020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额占GDP的比重高达17%,美国商品房销售额占GDP比重低于10%,美国新建住宅占总销售比例仅20%,中国房地产行业占比相对美国仍然较高。
  但在2017年以后,我们观察到地产周期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拐点。这一轮地产周期明显被拉平,2017年三季度开始到2020年一季度疫情爆发前,地产销售面积增速连续10个季度围绕在-3%-4%非常窄的范围内上下波动。国家政策从短期的地产调控转为长期的去地产化,导致过去几年中国房地产及产业链占全部上市公司市值比例持续下降至6.1%,但仍远高于美国的3.3%。
  在政策坚定推进长期去地产化的同时,又新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双碳”政策在过去的一年内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将持续产生深远长久的影响。
  下一个十年最大的主题是“双碳”周期
  1.三部曲:降低能耗、电气化、改变发电结构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农业活动等其他过程的碳排放相对有限。如果想要实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压降化石能源消费是必经之途。
  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约为50亿吨标煤,其中石油、煤炭、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占比超过80%,所以在未来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就是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费,辅以碳吸收、碳捕捉、碳存储等实现难度更高的技术方式,实现碳排放的降低。
  碳中和对产业和资本市场影响比较大的方向在于实现降低能耗。
  今年最具代表性的事件莫过于全球电力短缺,国内最近一个月的拉闸限电以及欧洲最近的“用电荒”。但中国的限电与欧洲的情况并不相同,欧洲主要是因为发电成本上升以及风电来风量比较低,中国主要是因为能耗指标的限制以及缺煤。我们认为未来降低能耗是实现碳中和最重要的一个方向。降低化石能源消耗的主要途径包括:一方面,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各个环节的能耗;另一方面,转变能源消费结构,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这个过程实际是先尽量将各个行业电气化,而后改变发电结构。
  如果将实现“双碳”目标理解为一场能源革命,中国众多的新兴产业会在下一个十年“双碳”周期中孕育出足以与过去十年房地产行业相媲美的巨大投资机会。
  2.“中国传统上游行业价格中枢将整体上移”
  过去的十几年,中国是全世界廉价商品的制造业基地,通胀水平在持续货币宽松的环境中一直被压得很低,有一部分原因是中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和低价劳动力输出了大量廉价商品,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将在未来十年发生较大的变化。
  3.“新能源将显著受益于能源结构转型趋势”
  在下一个十年的新周期,从光伏、风电,核电等发电结构调整,再到乘用车的消费结构变化,可能是未来增长空间最大、中国最具明显全球竞争优势的投资机会。当然,我们也要警惕未来相关行业可能会出现的“内卷式”竞争,但我们相信,这些因中国自身技术进步实现突破的行业最终会诞生属于我们自己的冠军。
  循环经济强调资源集约节约循环利用
  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能为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贡献
  近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解振华在2021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介绍,循环经济有助于从源头上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脱钩,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解振华表示,发展循环经济为降低碳排放提供可行路径,有的已得到实践验证。如工业余热循环利用项目、生物质废弃物发电项目、水泥等工业过程减排项目等,已纳入清洁发展机制(CDM);建筑垃圾制备低碳预拌混凝土、余能回收利用、非碳酸盐原料生产水泥、水泥生产中增加混材、生物质热电联产、秸秆生产人造板等已纳入CCER方法学备案清单。“2020年,我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共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亿吨。发展循环经济为保障资源安全提供重要支撑,还为扩大就业提供产业载体。”解振华说。
  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看来,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均拥有资源量有限,资源循环利用具有战略性意义,要由无废城市试点走向无废社会。“无废并不是没有废物,而是废弃物源头减量化和高比例的资源化利用,是循环发展的典型内涵。”
  如何从无废城市到无废社会,助推实现“双碳”目标?杜祥琬建议,第一,减少填埋,增加分类后资源化利用;第二,增加可再生能源或生物质能源;第三,发展废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的回收、再生利用;第四,应对能源转型的新问题,重视风力发电叶片、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电动车电池回收利用等问题。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指出,新的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可以用四个“前所未有”来认识,即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反响热烈前所未有、困难挑战前所未有。
  他表示,下一步工作要继续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是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同时,要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加快建立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制度框架;加快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法》,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条例尽快出台;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加快建立与碳达峰、碳中和及国际履约相适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监测、统计、核算和报告制度;研究推动低碳示范城市创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以及碳中和相关试点示范,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要强化监督考核,将‘十四五’碳强度下降18%的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地方加以落实;将‘双碳’有关工作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更多 方案 / More progr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