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至今已有近半年时间,截至10月底,全市共推进“三定一督”小区3543个,覆盖率达75.3%,已超额完成年度既定任务。可在优秀的数据成绩背后,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苏州闹市区,1小时内1人垃圾分类
观前街,不仅是苏州夜经济的主场,更是游客们眼中的打卡胜地。络绎不绝的人流,也给垃圾分类工作加大了难度。
上午10点至11点,看苏州记者在观前街共观察到了7组投放垃圾的市民,几乎所有人在扔垃圾时,都不会考虑垃圾分类的问题。没喝完的奶茶、油腻的炸鸡外带纸、扫起的落叶……各式各样的其他垃圾,都被市民们放进了可回收物的桶中。
在1个小时的时间里,仅有1位市民正确投放了垃圾。但她投放后,并没有向同行的人科普垃圾分类知识,而是在一旁看着她将垃圾投放进错误的垃圾桶中。
在小区中,由于监管人员的监督和垃圾投放时间的限制,他们不得不将垃圾分类好后前去投放。但到了公共场所,没有人管理,自然就不会主动去进行垃圾分类。
小区垃圾分类仍存问题“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分不清
公共场所分不对,进了小区就能分对了吗?看苏州记者通过前期调查发现,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其实就在上周,常熟市城管局就对辖区内的虞山街道进行了突击检查。在4个“三定一督”四分类的小区中,检查人员发现,4个小区均存在“垃圾投放正确率不高”的问题。“其他垃圾桶”中混入了西红柿、蔬菜叶等厨余垃圾,甚至还有绿化垃圾被投放在“其他垃圾桶”中。
针对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当场开具了《责令停止违反城市管理行为通知书》,责令小区物业方立即组织整改,抓紧对督导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大宣传力度。
专家:市民习惯还未养成,需“宣传+监管”双加码
“垃圾分类这个习惯的养成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会是一个耗时相对较长的过程。”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黄建洪告诉看苏州记者,要将千百年来人们的扔垃圾习惯改变是很难的。特别是从随意堆放到规范分类,这对人们既定的生活习惯是很大的转变。
“这个习惯靠自发的改正是很难的,只有靠‘内外兼修’的方式,才能彻底影响市民。”黄建洪表示,就目前来讲,在实行‘三定一督’的小区中,大部分市民还是在有意识地改变以往的习惯。但到了公共场所,缺乏了监督管理,这个意识就随之消散了。他建议相关部门应该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并在《条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必要的执法行动。
PREV: 我国餐厨垃圾与隔油池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NEXT: 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及未来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