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
近年来,苏州市政委积贯彻落实中共、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到2020年底,全国46个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的总要求,坚持以系统化设计、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实施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2017年7月6日,苏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签署了《苏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协议》,双方就共建有机循环研究院达成共识。根据协议内容,中国农业大学利用其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优势,为苏州市农业结构调整、有关农业项目的前期论证及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与苏州市有关单位共同承担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发展农业支柱产业的项目,为解决其关键技术难题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这项工程很快由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达成具体合作事宜,2018年7月18日,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揭牌。
揭牌近一年来,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发展情况如何呢?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了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负责接待的中农新科(苏州)有机循环研究院有限公司陈总向我们介绍了该院的发展近况。
据了解,中国农业大学在国内有机资源生物处理领域,国际排名5位,取得科技成果评价6项,其中2项达到国际,另外4项达到国际先进。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着国家科技部“十三五”研发计划项目“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技术与智能控制设备研发”(2016YFD0800601),拥有雄厚的专业实力。
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坐落在吴中开发区长蠡路,占地面积5亩,研发大楼建筑面积1.4万平米。苏州市吴中高新区管委会首期为该研究院免费提供20间人才公寓,提供34亩产业化示范基地和400亩试验用地,为研究院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早在2014年,项目团队即与苏州韩博科技公司合作开展有机餐厨垃圾处理技术与设备研究,其中团队负责餐厨垃圾处理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产品应用研究,韩博负责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研制与优化。项目依托韩博科技公司,将建立国际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装备及运营体系,建成国餐厨垃圾处理机生产基地(年产能5000套)和国内餐厨垃圾就地处理及利用示范基地(日处理500吨)。
据介绍,担任该研究院学科带头人的李院长已经攻克了一系列学科命题:一是新型餐厨垃圾处理装备研制;二是餐厨垃圾处理剩余物产品开发研究;三是餐厨垃圾好氧发酵工艺及技术创新研究;四是餐厨垃圾好氧发酵国际及国家标准研究;五是餐厨垃圾剩余物不同产品田间应用试验研究;六是现代信息技术在餐厨垃圾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七是餐厨垃圾处理微生物菌株筛选及产品开发研究。
同时,针对原有餐厨垃圾处理装备技术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归纳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1.研究院在现有微生物菌剂产品基础上,组建了环境微生物组研发平台,针对餐厨垃圾高盐、高油脂特性进一步筛选微生物菌株,形成适合于有机餐厨垃圾反应器快速堆肥处理的功能微生物菌剂产品。
2.针对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要求更高的效率和严格的环境控制条件,研究院组建了先进堆肥团队,对现有快速堆肥工艺进一步优化,形成可支撑餐厨垃圾堆肥反应器处理和市场化推广的技术支持能力。
3.针对餐厨垃圾处理机市场需求量大,设备智能化水平要求高等特点,研究院从提高设备的自动在线监测和智能运行控制等角度进一步优化,并规划餐厨垃圾设备加工基地(占地34亩),形成适合全国范围内设备需求的技术与生产能力。
4.在现有卧式处理机(日处理150-1000公斤)基础上,研制开发新一代节能型卧式处理机,节省能耗30%以上;开发适合于高水分(80%)餐厨垃圾处理的新型系列筒仓式反应器(日处理2-10T);研制配套的自动控制和臭气处理系统。
5.针对好氧发酵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包括快速工艺创制、碳氮转化机制及调控、优势微生物群落作用机制、快速脱水技术、通风优化技术、臭气产生及调控等。
6.针对分散处理餐厨垃圾后的剩余物,开展后续再发酵技术及工艺研究,并进一步开发系列肥料类产品,包括有机肥、生物肥、花卉基质、水产饲料、土壤改良剂等系列产品,形成相应的生产工艺、加工技术和产品标准。
下一阶段,研究院将帮助地方政府落实苏州太湖有机农场规划;用2-3年的时间将临湖镇水稻生态农场500亩水稻基本农田打造成为集科学研究、技术示范、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同时实现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目的;在东山镇双湾村培育无核三倍体枇杷,引进系列新优枇杷品种本地化绿色栽培,以本地主栽的白肉品种为试材,采用天然筛选和定向杂交技术进行三倍体无核枇杷新类型的选育。
PREV: 餐厨垃圾的几种处理方法
<NEXT: 厨余垃圾是什么及其危害
>